辽宁小伙洪家光:大专毕业却攻克了航空发动机难题得国家奖励


来源:pg电子游戏app玩彩网    发布时间:2025-08-11 01:29:58

  一个学历不高的普通小伙子,是怎样成长为国家级重点人才的?如今的他又在做着什么大事?

  1999年,沈阳航空发动机公司迎来了一批刚刚从专业方面技术院校毕业的新人,其中就包括一个名叫洪家光的小伙子。

  但是公司的58车间却好像大材小用,把第一名派去做零件。这样的工作安排,完全不在洪家光的预想范围内。

  像他们这样的技校学生,要说开拓创新的能力,肯定无法和正经读大学出来的人相比。

  人皆怀壮志。此乃航空发动机公司,他亦期望能为发动机制造奉献己力,一展抱负,有所作为。

  他一个没有背景,出身贫困家庭的年轻人,再这么干下去,永远不可能有出头之日。

  或许离开公司,自己能得到更好的机会。抱着这样的想法,洪家光开始三心二意。

  老师傅告诉他,不要小看做零件的工人。构造复杂的发动机就是由一个个零件组成的,缺一不可。

  真正让洪家光转变思想、笃定坚守岗位的,是 1999 年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这一沉重事件。

  中国的遇难同胞由祖国派出的专机运回国内,可洪家光了解到,运送遗体的飞机并不是中国制造。

  痛定思痛,洪家光下定决心,就是再小的岗位,他都要努力做出成绩。未来,他一定能看到属于中国人的飞机。

  在技术上,洪家光还经常找孟宪新孟师傅学习。孟师傅的高速切削内螺纹技术属于公司顶尖水平,很值得学习。

  问题是他和师傅并不在同一个车间,所以他只能抓紧干完自己的工作,老老实实去给孟师傅当助手。

  别人一年工作4000个工时,他一年要工作7000个工时,活儿干的越来越娴熟漂亮。

  很不凑巧,厂子里可以胜任这项工作的师傅正好生病住院,眼看着任务可能开天窗。

  那段时间,他吃住都在车间,每天除了可怜的休息时间之外,每一分钟都花在了打磨叶片上。

  凭借出色的工作上的能力,洪家光用10天完成了任务,获得了工厂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看着自己的成果,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走一条技术攻坚的道路,而且要做的越来越好。

  洪家光不仅能克难攻坚,还能攻克西方国家封锁的绝密技术,帮助国家工业迈出关键性的一步。

  洪家光所在的公司致力于飞机发动机的生产制造,因此他的任务就是专心致志研究发动机相关问题。

  众所周知,发动机是一架飞机的心脏。性能优越的飞机,必然拥有精密度极高的发动机。

  这一零部件过于厚重或者过于单薄,都可能会导致发动机故障,进而引发飞行事故。

  之前打磨叶片的工作给了洪家光很大的灵感,他的技术虽然在同事们当中遥遥领先,但他不能当井底之蛙,沾沾自喜。

  打磨叶片的关键技术,在我国工业界并不流通。西方国家将这项技术视为绝顶机密,对我国进行严密封锁。

  可洪家光偏偏不信邪,他组建了志同道合的团队,带着伙伴们一头扎进了发动机叶片的核心难题当中。

  叶片的磨削工具中,最有用的就是金刚石滚轮,可滚轮加工这方面,他们一点头绪也没有。

  大伙儿只能从零开始,画图也好,计算也好,搭建模型也好,做实验也好,一个环节都不曾松懈。

  用了整整五年的时间,洪家光和他的团队做了1500多次实验,终于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取得了“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项目的成功。

  这是他作为一名一线技术工人最引以为傲的成果,也代表着他在大国工匠道路上获得的第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

  他无数次庆幸,自己当初没有意气用事,贸然离开车间,离开公司。否则,他就不可能会是现在的他。

  家境贫寒的他可能找了一份普通的工作,可能会干苦力,辛辛苦苦挣扎生存,补贴家用。

  国家看得见他们的付出,洪家光这个技校出身的小伙子,在2017年凭借出色的成果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他们相互配合,通力合作,一共完成了200多项工程技术的革新,大幅度的提升了车间的劳动效率和工作质量。

  他需要关注的不单单是自己,还有非常多工人群体。因此,他现在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长江后浪推前浪,在国家教育水平普遍提升的情况下,国家建设人才慢慢的变多,沈阳公司也走进了更多优秀的年轻人。

  他们的理论知识或许比很多老师傅都要扎实,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都需要一些时间来累积。

  洪家光还记得,他能完成自我的蜕变,离不开张师傅、孟师傅和其他老师傅们的指点与教诲。

  孟师傅给他的技术提供了很多指导,有时突破一道关卡,靠的就是师傅的一句点拨。

  他的工作台、工具箱、工作服,永远都是干净整洁,不留污垢,不给劳动制造额外的负担。

  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洪家光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洪家光技能创新工作站”,都是他发挥传帮带精神的平台。

  他带着工作团队申请专利,攻克难题,创新技术,完善零部件结构,用工人的双手撑起了飞行的梦想。

  作为一名员,他的党章闪闪发光。每一次光芒指引的方向,都是工匠精神最耀眼的地方。

  他说:“我很幸运,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我为产业工人代言,引导大家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实现价值追求。”

  他没有把个人的成就归功于单一的努力,更没有把人生价值局限于个人价值层面。

  他看得到时代给予的机会,看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看得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洪家光的发明创造,为国家创造了几千万亿的产值,贡献十分惊人。我国的涡扇15,就与他的技术成功息息相关。

  像这样举世闻名的人才,各个国家当然都梦寐以求。面对递到自己面前的邀请,洪家光毫不犹豫,立即拒绝。

  他是一名中国人,这是天生注定的身份,而这个身份也注定了他这一辈子的贡献方向。

  为国家负重前行,他心甘情愿,无怨无悔。而为利益背弃国家,这样的事情,他永远也做不出来。

  现在,已经取得无数成就的洪家光仍然深耕工业一线,带着他的技术团队扬帆前行。

  从贫困家庭、专职院校走出来的一线工人,通过个人的努力,成为了首屈一指的大国工匠,获得专利,改革技术,让中国的飞机成为举世瞩目的创造。